【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明清两朝皇宫。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历经600多年的风风雨雨的故宫早已残破不堪,地面坑坑洼洼,墙壁斑驳,一幅破败的景象。为了迎接开国大典的到来,北京故宫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扫除。

开国大典前夕北京故宫:清理出25万立方垃圾,屋顶长草,韵味十足

【远眺故宫】这是一组反映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的北京故宫,当时的北京故宫已经彻底打扫一遍,尽管很多损坏的宫殿、墙壁没有修复,可北京故宫还是尽显皇家气象。这组老照片是摄影师拍摄,彩色的照片将北京故宫的韵味拍摄出来。

开国大典前夕北京故宫:清理出25万立方垃圾,屋顶长草,韵味十足

【太和门前的石狮子】600年前明成祖朱棣在营建紫禁城时,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定制进行建造,建筑规制仿照南京皇宫的格局。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开国大典前夕北京故宫:清理出25万立方垃圾,屋顶长草,韵味十足

【太和门】太和门是故宫里最大的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4间,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梁枋等构件施以和玺彩画。门前列铜狮一对,铜鼎四只。明朝时,皇帝在太和门“御门听政”;清初时,皇帝也在此“御门听政”,后改在乾清门。从这张老照片可以看出,故宫宫殿屋面都长了杂草。

开国大典前夕北京故宫:清理出25万立方垃圾,屋顶长草,韵味十足

【内金水桥】紫禁城命名也非常有讲究,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故得名。故宫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核心,这里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场所。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这里是皇帝及妃嫔生活起居的地方。

开国大典前夕北京故宫:清理出25万立方垃圾,屋顶长草,韵味十足

【内金水河】内金水河水源来自北京西郊玉泉山,早在元朝时内金水河就已经开凿。史书记载,“白虎水为玉河,出玉泉山,径大内,出都城,注通惠河。大内即皇宫。”除了风水考虑外,内金水河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消防,因为故宫多木质宫殿。

开国大典前夕北京故宫:清理出25万立方垃圾,屋顶长草,韵味十足

【工作人员在交谈】开国大典前夕,北平政府对北京城进行了大扫除,这里面就包括对北京故宫的打扫工作。这次大扫除无比彻底,包括内金水河河底、仓库、垃圾池等都进行了清理,前后清理出25万立方的各种垃圾,甚至还有明清时期的生活垃圾。

开国大典前夕北京故宫:清理出25万立方垃圾,屋顶长草,韵味十足

【九龙壁】九龙壁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建宁寿宫时烧造,它长20.4米,高3.5米,宽0.45米。北京故宫里的九龙壁与山西大同九龙壁、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合称“中国三大九龙壁”。

开国大典前夕北京故宫:清理出25万立方垃圾,屋顶长草,韵味十足

【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这是北京故宫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其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位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起初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开国大典前夕北京故宫:清理出25万立方垃圾,屋顶长草,韵味十足

【故宫一角】这张老照片中,宫墙已经斑驳,墙下路面也坑坑洼洼,可这些也不能掩盖故宫的地位。开国大典前夕,故宫没有对外开放,内部只有一些工作人员。值得一提的是,1951年6月11日,按文化部指示,取消“国立北京故宫博物院”印,启用“故宫博物院”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