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各地方的性格几乎是从战国时代一脉相承下来的。湖南或者说两湖人的霸蛮,怎么看怎么有楚国人的感觉。搭配上军工地主的普遍建立——近代军政人才催化剂,两湖人再加上血缘上接近的四川人、大别山人和江西人,组成了近代中国战争史的主旋律。湖南的教育至今仍可称为佼佼者,四大名校、麓山、南雅、明德、周南......还有一些非省会名校,难道不重视教育?滑天下之稽!请不要将湖南在近现代的功绩归功于从太平天国积累的财富。湖南的学风,那是千年的文化积淀——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南的家国情怀,那是从屈子、贾谊沿传至今;中国的革命,那是马克思主义者志同道合与信仰的光芒!

曾经伟人辈出的湖南,为什么现在不再出猛人

曾经伟人辈出的湖南,为什么现在不再出猛人

湖南的教育在全国都是前列的,比如长郡中学就出了任弼时、萧劲光、徐特立、李立三等一批杰出校友,更有为纪念几十名院士校友修建的院士路。湖南大学的前身岳麓书院“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千年流传,中南大学的冶金专业是世界第一,“军中清华”的国防科大更是研究出跨时代的天河系列计算机!曾国藩的湘军和清末民初的特殊时代造就了“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人”的辉煌,但日子归于平静后,一切都回到了它当初的情况,自古江南出才子出状元,今天放眼中科院也是江浙地区的院士居多。

曾经伟人辈出的湖南,为什么现在不再出猛人

优质教育+霸蛮精神+不怕死才出猛人,现在也有钱了教育也不差,天天整一些靡靡之音俗粉,娱乐至死还指望出啥呀。江南地区自古富庶之地,文风很盛但民风太过柔顺,见识有余而拼劲儿稍欠,一群男子汉最后还不如一个鉴湖女侠秋瑾,西北之地民风剽悍但文教略欠见识上缺了一些。只有两湖又有重视文教的传统,又有楚蛮的不服周的精神,所以一搞革命经常都是全家老少齐上阵。而且死磕到底绝不妥协。秋收起义,平江暴动,湘南起义,黄麻起义莫不如此。黄麻地区广为流传的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是这种形式的真实写照。

曾经伟人辈出的湖南,为什么现在不再出猛人

能出现那么多神仙的地方底蕴和教育真的密不可分,不是说地域差异,有文化教育的地方神仙真的多,悲哀莫过于我大西北,文化底蕴有但是教育相较于内地来说还是差了很多,自从国家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开始就慢慢好起来了,重点大学的录取线也相较于内地低很多,国家也是大力投资教育事业,真的教育太重要了。

曾经伟人辈出的湖南,为什么现在不再出猛人

抛开经济基础谈人才和一地多大佬的短暂现象是不实际的。谈到曾国藩也少不了清末湖南稳定的经济条件和地方人荣誉感才造就湘军势大强战。就跟蒙古逆袭欧亚,清军入关一样,小地方人能够席卷傲视八方离不开富庶地区人的堕落和自作孽。小资、封建、大资的固有劣根性来自于人性和历史局限,他们的由盛到衰是必然的,造就根骨强忍的小地方人大放异彩。作为湖南人,深知历史绝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