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4月22日,霍尔果斯突然出现了几十位边民,想要离开新疆去往苏联。作为新疆的重要口岸之一,霍尔果斯连接了苏联与我国内陆地区,地位重要,想要从这里离开可不是那么随便的,边防战士立刻拦住了这些边民。

局面暂时控制住了,但赶来的边民越来越多,将边防战士们团团围住。就在两方僵持的时候,苏联居然派来了许多公共汽车接这些边民。在他们的帮助下,大批边民们迅速突破了边防战士的阻拦,离开了新疆。

这次逃跑事件规模惊人,共有6万边民离开,花费了三天左右的时间,给他们带头的居然是两位开国少将。这两位少将究竟为何要带领边民们叛逃?他们后来的结局又如何呢?

1962年,两位开国少将为何带领六万余人出逃苏联,他们结局如何?

领土争端,抢夺居民

1644年,清朝建立,这不仅是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自古以来疆域最大的一个王朝。自皇太极带领蒙古铁骑南征北战,在后来5位皇帝的努力下,清朝的疆域达到了1300万平方公里。作为与清朝接壤的国家,沙俄很快就暴露了侵占我国领土的野心,多次南下扩张,强占我国国土。

1871年,沙皇俄国再次出兵,这一次他们将我国整个伊犁地区全部侵占,引起了朝廷的重视。为收复我国新疆地区的领土,光绪帝将左宗棠任命为钦差大臣,专门负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不负众望,首战告捷,顺利取得了西征的胜利。第二年,清朝与俄国要就归还伊犁问题进行谈判,光绪帝派出钦差大臣崇厚出使俄国。

1962年,两位开国少将为何带领六万余人出逃苏联,他们结局如何?

在战事上,左宗棠已经打出了决定性优势,因此谈判对于崇厚来说应该是毫无压力的。没想到崇厚刚来到俄国就受到了对方的胁迫,在没有向清政府汇报的情况下,私自签订了交收伊犁的相关条约。此事传回我国,满朝文武都非常愤怒,清政府也拒绝承认这次签订的条约,并将崇厚革职治罪。

此后,伊犁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妥善的解决。直到1881年,清朝与俄国再次进行谈判,终于收回了伊犁九城和特克斯河流附近的领土。但遗憾的是,还是有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迫割让给俄国,对于清政府来说,这仍是一份十分羞辱的条约。

1962年,两位开国少将为何带领六万余人出逃苏联,他们结局如何?

清政府收复了伊犁后,俄国依然没有停止对我国的侵扰。意识到抢占领土存在困难后,他们便开始抢占我国人民。最开始只是鼓动住在边境的俄国人抢夺伊犁人民,十月革命爆发后,为了弥补自己失去的兵力,俄国政府居然对我国居住在边境地区的游牧民族强行征兵。为了反抗俄国的压迫,许多游牧民族只好逃亡到了新疆境内。

1931年,日本向中国发动了侵略,大肆抢占我国领土,掠夺资源。不过日本的野心并不止于此,几年后又将目光投向苏联。这场战争让苏联元气大伤,尤其人口损失惨重。在战场上死亡的2000多万人中,大部分都是青壮年男性,这导致苏联无论战争还是生产,都无法保持正常水平。

1962年,两位开国少将为何带领六万余人出逃苏联,他们结局如何?

为给自己国家补充人口,苏联又开始对中国打主意。当时我国东北上海等地区有许多白俄侨民,但远远不能够满足苏联的需求,于是他们再次将目光投向新疆地区。在苏联的诱惑下,边境许多哈萨克、维吾尔族和塔塔尔等中亚族人离开祖国,加入了苏联国籍。这次的人数和规模虽然并不大,但却为随后的一场大型叛逃——“伊塔事件”埋下伏笔。

策反少将,带头叛逃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领导人非常珍惜与苏联建立的友好关系,因此对其十分信任。苏联与我国新疆伊犁之间存在一条长达1500的边界线,但从未设过警戒线与驻军。由于当时缺少中亚语系的书籍,所以在新疆,人们使用的都是苏联的教科书。但没想到,这也使得新疆许多人对国家的认同感越来越低,反而更倾向苏联文化。

1962年,两位开国少将为何带领六万余人出逃苏联,他们结局如何?

当时在新疆执政的盛世才就是一位十足的亲苏人士,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在新疆生活的十二万苏侨与当地人相处的其乐融融。与此同时,苏联还常常派人来向新疆人民展示自己的先进技术或给予他们物质好处,尝试着慢慢同化新疆人民。

1956年,苏联中亚地区的一位地府官员以带新疆居民前往苏联探亲的理由,带走了462户人家。其实大家都很清楚,这些人一旦去了苏联就不会再回来了,一定会加入苏联国籍。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向家里邮寄信件,宣扬自己在苏联过得多么幸福。在他们的鼓动下,越来越多的新疆居民尝试非法穿越边境线,前往苏联。

这一时期中苏关系不断恶化,陷入冰点,于是赫鲁晓夫就下令要求遣返所有生活在新疆的苏联侨民。根据不完全统计,从1960年后两年间,我国共遣返了8500多名苏侨,但他们带走的中国家属居然高达2万名。

1962年,两位开国少将为何带领六万余人出逃苏联,他们结局如何?

除了捏造名目公然带走中国公民外,苏联还持续加深对新疆的渗透,策反了许多军区将领,其中就包括祖农·太也夫和马尔果夫两位少将。这两人的身份非常特殊,分别来自维吾尔族和俄罗斯族,是我国重要的开国将军。

在国民党镇压新疆地区时,作为民族解放军的他们挺身而出,投奔我党,为新疆地区的解放与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也成为了光荣的党员。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分别担任了新疆地区的副参谋和司令员职位,并于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的头衔,其中马尔果夫还是最年轻的开国少将。

在大家看来,马尔果夫是一位年少有为的军官,未来一定能够为新疆的发展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可没想到1961年被派往苏联学习后,马尔果夫就忘却了自己的初心。当时的中国还在发展的起步阶段,而苏联已经是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了,军事力量强悍。

1962年,两位开国少将为何带领六万余人出逃苏联,他们结局如何?

学习归来后,马尔果夫就对苏联产生了向往之情,所以开国少将的头衔和如此重要的职位也没让他安分守己,反而轻易被苏联策反,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煽动塔城游牧地区的牧民叛逃苏联。

此时中央已经有意控制新疆居民大量逃往苏联的局面,要求前往苏联必须办理携带侨民证。于是祖农·太也夫和马尔果夫就诱导当地居民去侨联办理证明,甚至非法越权向他们发放侨民证。

伊塔事件,一触即发

在祖农·太也夫和马尔果夫的影响下,越来越多新疆地区的军官被策反,向自己管辖区内的居民宣传叛逃苏联的好处。当时电台甚至直接大肆播放苏联领导人的讲话,或是对已经前往苏联的人的采访,宣传苏联所谓的美好生活,煽动当地民众赶往苏联。

1962年,两位开国少将为何带领六万余人出逃苏联,他们结局如何?

1962年4月22日,在马尔果夫的策划下,几十名新疆居民来到霍尔果斯口岸。他们拖家带口,拎着行李,后面甚至还跟着自家养的牲畜,要求乘坐国际公共汽车去苏联。但那时所有的公共汽车都已经停止运营,于是就如马尔果夫预料中的那样,居民们与边防战士发生了口角冲突。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疆居民来到霍尔果斯口岸,他们手中都拿着非法办理的侨民证,表示自己立刻要前往苏联。当边防战士们告诉他们没有公共汽车时,他们说就算走路也要走过去。看着眼前的新疆居民越来越多,逐渐已有上千人,边防战士有些招架不住,便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上级。没想到还未等到回复,苏联就已经派来了大量汽车接走这些居民。边防战士们正想阻拦,上级却传来了不能开枪动武,更不能和群众发声争斗的指令。没办法,边防战士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越来越多的新疆居民坐上了苏联派来的汽车。

1962年,两位开国少将为何带领六万余人出逃苏联,他们结局如何?

这场叛逃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在此期间,中苏边境上的几个重要边境口岸一直人流如潮,从未停歇过。白天,苏联当局会打开广播为这些居民指引方向,夜晚则为他们打开探照灯。这些叛逃的居民大都来自阿尔泰、塔城、博尔塔拉和伊犁这4个地区,遍及20多个县城。其中塔城地区叛逃的人数高达4万,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二。这些居民走的时候不仅拖家带口,还带走了自家养殖的牲畜。某个地区的一个小县城里,几乎所有居民都逃光了,只剩下一二百人。他们走后,剩下的四十万亩农田都再也没有人种植,还有很多没被带走的牛羊则在地里乱跑。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是国际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边民外逃事件。渴望回国,为时已晚安排这几万新疆人民叛逃到苏联后,祖农·太也夫和马尔果夫也向毛主席申请了自己要离开中国加入苏联国籍。其实毛主席早就已经知晓了这场叛逃事件,最开始他也急得在会议室中来回踱步思考对策,但渐渐意识到,苏联的宣传深入人心,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动摇这些居民叛逃了。

1962年,两位开国少将为何带领六万余人出逃苏联,他们结局如何?

因此他非常平静的同意了两人离开的请求,甚至还打趣说,两位开国上将要走了,需不需要给他们办一个欢送会?当时许多人认为苏联这样做是对中国的挑衅和侵略,毛主席却只是风轻云淡的说,“随他们去吧!我不相信那里真是天堂!”正如毛主席所说,这些叛逃居民以为苏联是像天堂一样的地方,自己到了苏联就能过好日子,殊不知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手中也没有掌握技术。对于苏联来说,他们只不过是最普通的劳动力。被诱骗到苏联后,他们就被安排到了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开荒支边,生活比在国内时艰苦多了。这场叛逃事件结束后,中央向伊犁派去了专人,给留下来的居民们进行思想教育。1962年5月,新疆与苏联之间的边界线被彻底封锁,这一地区的社会秩序终于稳定了下来。由于大量居民出逃,导致县城里没有人,土地也没人耕耘,中央还向新疆派去了生产建设兵团,对当地进行重建。

1962年,两位开国少将为何带领六万余人出逃苏联,他们结局如何?

这些将士们从东部风尘仆仆的赶来,放下了手中的机枪弹药,拿起了农作工具,带着留下来的居民们一起跟耕耘放牧,将新疆这片土地重新变得生气勃勃。后来他们就留在新疆生活,顺便担任起了镇守西部的责任。尽管叛逃事件使得中苏关系不断恶化,矛盾加深,但国际局势日新月异,30年后,国际上大部分国家之间的关系都趋于缓和,中苏自然也不再纠结于往日的矛盾,重新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1991年12月,中苏关系解冻后不久,苏联解体了。这些年来,叛逃到苏联的新疆居民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他们逐渐分布在莫斯科、彼得堡等多个地区,但都从事着最简单的劳动工作,工资也并不是很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宣布全面放开物价,一夜之间,这些辛辛苦苦攒了一些钱的人都变得身无分文,手足无措的他们居然又想到了曾经的祖国。

1962年,两位开国少将为何带领六万余人出逃苏联,他们结局如何?

于是几十年后,霍尔果斯口岸再次聚集了一大批群众,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他们要求回到祖国。看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他们疯狂要求跨越边界线去往新疆,给出的理由也非常简单,就是自己也是中国人。不过当年叛逃苏联后,他们就已经将自己的国籍改为苏联人,所以虽然不可能再次回到中国。1962年4月,站在新疆与苏联的边界线上时,那些选择叛逃的居民只看到了对面的光鲜亮丽,却忘了背后是生养自己的祖国。面对着祖国和一个傲立于世界之林的超级大国,马尔果夫和当年跟随他一同叛逃逃的6万新疆居民没能抵制住诱惑,选择了后者。

1962年,两位开国少将为何带领六万余人出逃苏联,他们结局如何?

这一举动不仅使得新疆元气大伤,花费了大量时间与人力恢复,对于他们自己而言也没有任何好处。去往苏联后,无论是当初普通的农民还是曾经的官员,都变成了廉价的劳动力,甚至还有可能被分配到寒冷的西伯利亚,艰难度日。1991年,当那些曾经叛逃的人重新站在边界线上,看到祖国变得日益强大时,产生了想要回来的心理,却不知早就为时已晚。这一次即便是携带再多的证明也没有用,因为一旦脱离了中国国籍,就没有那么容易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