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妻子再嫁给儿子,兄长的老婆再过继给弟弟,这样的说法在任何时期都是有违天罡伦理的,即使是放在思想开放的现代,也是很难接受的,更何况是古时那种封建社会背景下的人们,怎会接受这样的制度存在?古人最注重礼法,怎会允许有"父妻子继"有违天罡伦理的制度出现呢?

但是要仔细追究源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以发现这样制度存在"夫妻子继,兄死娶嫂"本家族接收的文化。一些边牧游民会认为汉族们的男子娶个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现象,的确在古时是正常的。

我们常听到的边牧游族莫过于匈奴,匈奴就一直延续着这样的婚嫁习俗,昭君出塞就是嫁给游牧民族,但是她出嫁后的生活很少被人熟知。
昭君嫁过去之后,原本嫁给的是匈奴单于呼韩邪,呼韩邪在昭君嫁过去的时候已经年龄不小了,两人在一起生活有2年左右,还生了个儿子,可是2年之后单于就去世了。
呼韩邪死了,自然要有后继之人,边牧传统与中原文化差距很大。他的继承人是长子复株累,继承了单于的位置。匈奴的婚嫁制度是父亲死后要娶所有的庶母,昭君作为大汉过来和亲的公主自然是逃不了。

昭君公主是汉族人,自然是不想遵循匈奴的婚嫁制度,于是在呼韩邪死后昭君公主就上书朝廷想要回去,可是皇帝却让昭君按照匈奴的制度,再嫁给"自己的儿子"
昭君一介女流之辈又能改变得了什么大局呢,只好听从安排再嫁,婚后又生了两个孩子,昭君与复株累生活了11年之后,在她3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她于国家是有功之臣,可作为女子是不幸的一生。

这样的婚嫁习俗不仅仅只有匈奴才有,古时的一般边牧民族都有这样的规定,也不难理解一般游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都是比较偏僻,人烟稀少天气又十分恶劣。本身游民们主要是依靠牛羊放牧生活,生存环境非常依靠天气,虽说中原百姓也是依靠自然环境的好坏来确保收成,可是跟游民们比,可是强上许多倍,他们没有条件种植粮食只能依靠牛马为生,高原气候飘忽不定,一个不好就没有草去放养牛马,没有牛马自然就没有吃食,所以他们的存活率较低。

都知道游牧民族都是靠部落为单位的,部落之间都是靠着强大的血缘关系来维护。所以要想一个部落强盛,多子多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女人就担任起这个大任生孩子生得越多就越好。所以部落的女子们最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被自己本部族之间收纳才是最好的,利益最大化。在人们连生命都常常受到威胁的时候,根本不会去管什么天罡伦理,道德之类的说法,毕竟活着最大。而且加上游牧民族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所以更加造就了他们没有太多的礼法约束。

游牧民族把人丁兴旺看得比那些虚头巴脑的礼法更为重要。也是因为古时女子的地位没有男子高,中原的文化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没有什么文化的游牧民族,更是把女子们当作生养的工具来用,女子通常是被看成是一个家庭的财产,财产是可以随意支配的。所以即使是丈夫死了,也不能嫁给其他部落,而是得嫁给部落本族人才可以,游牧民族本就属于少数民族,人口自然稀少,就更加看中人口数的增长。
繁衍生息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本能,女子生育也是本能,如果在遇到生死存亡的问题时,什么道德伦理显得都没有那么重要,其实在一些偏远地区也有这样的制度,他们也只是为了生存能够延续下去。






